因为不合逻辑。还是那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当年那么轰轰烈烈,这么多年销声匿迹中国十大正规炒股平台,对比太明显。我知道你会举出郑和下西洋的例子,这正是我要说的,时代不同,条件不同,成本和收益不同,没有可比性。
现代工业,或者说现代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基本逻辑,就是研发阶段投入巨大,需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研发不成,就打了水漂。可一旦研制成功,产品、技术、装备定型后,再重复同样的过程或者甚至略有改进提升,增加投入就需要的很少,也许只不过是这个具体产品的材料成本。也就是说,钱不是问题,大钱早就已经投进去了,维持现有技术能力、装备水平的钱,与前面已经发生的成本相比,不说忽略不计,也是微不足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带动了一系列配套产业,全面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与产业竞争力,提升了军工能力,对苏联的威慑效应也得以充分发挥,而维持登月的能力,正是保持战略威慑、保持领先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只有不断重复登月行为才可能有效维持这一技术能力并得以迭代发展。
郑和之前,航线是早就已经被中国、东南亚与中东的商人开发出来了的,造船业也有了相当的基础,郑和下西洋只是在更大规模上实施了航海壮举,这是政治行动,不是商业行为,他的大航海举动不存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而是由明帝国举全国之力作为支撑,在没有明显外部军事威胁的情况下,耗费巨资干这样的事情纯属劳民伤财,没有经济收益,只收获虚荣,对农业帝国来说,这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弹性是很大的,在财政匮乏和强大反对声音下停止是必然的。
前些年曾与某造船厂老总交流,他提到当时国际航运市场不佳,接单量很少,船价低迷,造一条船的成本比船价还要高出数千万元,不接单饿死,接单堵死。我问那你们为什么还要接单?他说,不敢多接,只接一条。问题是一条也是亏啊!
他说,这一条必须接。即使造船赔钱,但只要有活儿干,就可以维持机器设备运转、维护条件设施完善、稳定骨干技术人员、持续培养人才梯队,保持技术装备能力不断档。如果厂子全面停工一年以上,机器设备就会报废、技术力量全部流失,即便市场形势转好,也一时半会恢复不了了。如果时间再长,重新恢复那就相当于重建一个新厂,设备人员管理重新搭建和磨合,造船的质量技术水准也难以保证。
登月不是造船,以国家力量为支撑,完全有条件支撑这种高端竞争能力而不必面对市场形势起落的影响。真是需要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是新的开拓性行动,比如登火星。维持登月和进行小改进,成本很低。
这又让人联想起当年中国“运-7”项目下马,导致中国大飞机产业迟迟不能恢复的惨痛经历。这种大国重器,涉及到上万甚至数万家企业,技术的集成与配套,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能力形成之后,尽管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不那么高,但毕竟是安全自主可控。市场竞争压力是一方面,但自废武功主要还是敌对势力的忽悠和政治上的短视。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有比这更贴近的例子么?
回到美国登月的问题,在当年苏联竞争压力下美国“自废武功”,在今天中国竞争压力下,美国也没有“恢复神功”,让人不由得不怀疑,当初你真的练成过神功?还是在忽悠我们。
撒一个谎,需要十个谎来圆,以此类推,终会到承受不住而穿帮的时候。早早停住,让时间冲刷,最好大家尽快忘掉这个话题中国十大正规炒股平台,如是而已。
安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